导语:理财文化万里行,基金走进千万家。欢迎大家搜索【华夏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】,关注“2025年世界投资者周”主题投资者教育活动,解锁更多理财知识。
2025年初,江苏苏州的李先生收到一条陌生短信,点开压缩包后瞬间冷汗直流——照片中的“自己”赤身裸体与陌生女子纠缠,面部清晰可见。对方勒索15万元,否则将把照片发送给他的家人。慌乱中,李先生分三次转账。随着2025年AI技术的突破性进展,面部替换、语音合成等技术的精度和实时性大幅提升,诈骗门槛大幅降低,诈骗分子正利用AI技术构建起“精准狙击”的犯罪网络。
一、多地案例频发,“完美骗局”触目惊心
2024年年初,香港一家跨国公司的财务职员小陈,收到总部“首席财务官” 发来的视频会议邀请,参会名单里还有3位“区域高管”。会议中,“CFO”全程露脸讲话,要求小陈将2亿港元转入5个“合作方账户”,还强调“项目紧急,需当天完成转账”。小陈看着视频里熟悉的面孔、听着标准的英文口音,又核对了会议邀请的官方邮箱后缀,没多想就提交了转账申请。直到第二天联系总部确认,才发现所谓的“视频会议”里,只有他自己是真人——其他“高管”全是 AI 换脸合成的,邮箱是仿冒的“官方后缀 + 字母替换”(把 “company.com” 改成 “compary.com”),2亿港元早已通过虚拟货币转至境外。
如果说香港案件靠“团队伪装”,武汉的这起案例则靠“技术突破”。2025年9月24日,公安部网安局通报了一起利用“AI换脸”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案件。某MCN机构工作人员日常打开公司公众号评论区时,被粉丝留言惊到。原来,原本精心运营的公众号发文称即将停更,还号召粉丝关注投资理财类账号。工作人员尝试登录账号后台,却发现密码被修改,公司法人代表信息也被篡改。武汉网警迅速展开调查,专案组顺藤摸瓜,锁定了犯罪嫌疑人阿成,随后赴山东潍坊将其抓获。在阿成住所,警方搜出了大量AI换脸视频素材。民警还发现其账户内有价值40余万元来自AI换脸“接单”的非法获利。最终,阿成交代,自己负责完成AI换脸验证操作,3名上线则承接“人脸代过”需求、转交人员信息并从中牟利。
对个人投资者来说,最防不胜防的是“情感 + AI”的双重套路。2024年3月,山东莱西的梁某通过婚恋广告结识了“驻湖南部队军官姚建宏”。对方每日嘘寒问暖,并不时分享“军营训练视频”——视频中人物身着军装,背景有标语和军号,甚至视频通话时也能“实时展示”军营环境。取得梁某信任后,“姚建宏”推介所谓的“部队内部投资渠道”,并发送了“盈利截图”。梁某试探性投入197万,次日平台显示余额竟变为412万。在暴利诱惑下,她于10天内分4次将总计534万元现金,在指定地点交给了3名口罩遮面的“承兑商”。直至平台无法登录、“军官”失联,梁某才报警。经查,军官身份、军营视频、声音乃至盈利截图,全部由AI伪造合成。
二、技术赋能诈骗升级,投资者“防不胜防”
分析这类案例,诈骗分子在AI技术升级的背景下,作案手法也“更新换代”。不同于以往的粗制滥造,如今仅需1张正面照,AI就能生成动态视频,就连毛孔、皱纹、光影等细节都能完美还原。仅仅30秒的录音,就能克隆出高度相似的声线,并且还能实时匹配口型。而且,骗子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人脸替换,而是利用AI合成“配套场景”。比如伪造投资顾问时,会合成“办公室背景+电脑屏幕上的K线图”;伪造军官时,会合成“军营标语+其他军人走动的背景”,让整个画面更具可信度。
当然,除了技术层面的升级,骗子的作案流程也愈发“高效”,已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“产业链”:
第一步:精准收集信息,绘制“投资者画像”。骗子并非盲目行骗,而是会先从社交平台、暗网等渠道收集目标信息。例如,在小红书上看到你分享“理财收益”,便知晓你有投资需求;在LinkedIn上发现你是“公司财务”,就将目标瞄准企业账户;甚至不惜购买你的通话记录,了解你常联系的亲友、同事等信息。
第二步:伪装权威身份,击穿“信任防线”。骗子不会一上来就索要钱财,而是先“建立信任”。冒充投资顾问时,会发送“行业分析报告”;冒充亲友时,会先聊“最近的生活细节”;冒充企业高管时,会提及“公司近期的项目”。
第三步:制造“紧急/高收益”场景,迫使“快速决策”。信任建立后,骗子会采用两种手段逼迫投资者掏钱。要么制造“紧急感”,如声称“账户异常需要解冻”“项目要截止了”;要么描绘“高收益饼”,如“内部渠道年化20%”“只给你留了1个名额”。投资者一旦慌乱或贪心,就容易忽略细节。
当然,技术和流程再狠,最终还是要靠“人心”突破。骗子最擅长利用投资者的 3 个心理:“眼见为实”的惯性思维,看到熟悉的面孔、听到熟悉的声音,就会放松警惕。“贪高收益”的侥幸心理:AI 杀猪盘、虚假投资渠道,都是用“高收益”诱惑。“怕麻烦”的逃避心理:遇到“亲友求助”“老板指令”,很多人怕“得罪人”“耽误事”,就不核实。
三、拉响资金“保卫战”,守护好“钱袋子”
AI诈骗手段日益翻新,让人防不胜防。但再狡猾的AI诈骗,也并非无懈可击。投资者想要守护好自己的资金,关键在于建立“反套路”的习惯,将防范措施巧妙融入日常投资决策之中。
首先,在涉及资金往来的关键环节,切不可掉以轻心,必须严格遵循“多重验证”原则。收到“老板”的转账指令,切勿用对方发来的新号码进行确认,而应该拨打你之前存储的“老号码”核实情况。当需要查询投资顾问的“执业资格证”时,务必通过证监会官网进行核实,切不可轻信其他不明来源的所谓“证明”。在进行人脸识别时,不妨增加一个“不规则动作测试”环节。如要求对方做出“皱鼻子”“用手摸耳朵”等动作,因为AI换脸技术对这种不规则动作的模拟还不够精准,可有效识破骗局。对于重要决策,可要求对方提供纸质协议或者录音记录,骗子通常会以“保密”为由拒绝。
其次,为了给资金构筑起坚固的防护堡垒,投资者需要设置“三道安全锁”。第一道锁:设置“转账额度+延迟到账”,将单日转账额度设置在一个较低的水平,建议日常转账金额控制在5万元以内。同时,开启“24小时延迟到账”功能;第二道锁:关闭“免密支付+自动扣款”,取消理财APP、银行卡的免密支付功能,每次支付时都手动输入密码或者进行人脸验证。第三道锁:定期检查“账户”,一旦发现异常,比如非本人登录或者不明转账,要立即冻结账户,并及时联系相关机构进行处理。
最后,在信息时代,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至关重要,投资者要杜绝“数字痕迹”泄露。要避免在社交平台发布高清正脸照,尤其是那些带有公司门牌、小区名称等敏感信息的照片。不要在社交平台上晒“理财收益+投资记录”。这些信息会让你成为骗子的“精准目标”,他们可能会根据这些信息制定针对性的诈骗方案。还要谨慎授权APP权限,特别是对于一些小众理财APP,更要提高警惕。
四、结语:
在 AI 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,“防人之心不可无”有了新的内涵:“眼见不一定为实,耳听未必是真”。技术的进步从未改变诈骗的本质——利用信息差与人性弱点牟利。对投资者而言,守护钱袋子的核心不是对抗技术,而是坚守理性:不贪无风险的高收益,不信无验证的权威身份,不做无核实的资金决策。唯有将警惕融入每一次决策,用理性构建防护屏障,才能在技术浪潮中守住财富,让 AI 真正成为投资的助手而非诈骗的工具。
(案例来源:央视东方时空,《香港 AI“多人换脸”诈骗案,骗走2亿港元》2024.2.25;法制日报,《湖北首起AI换脸侵入计算机案告破》2025.09.24;光明网,《网上婚恋对象“驻湖南部队军官”争取到内部平台投资额度,她先后投了731万……》2025.08.26)
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,请投资者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,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,投资需谨慎,详阅基金法律文件。该文章仅限华夏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开展投资者教育,未经授权禁止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以任何形式进行传播、剪辑。
推荐阅读:
-
娱乐新势力、互动再升级 高达中国计划发布 万
高达中国计划(简称GCP)正式发布。2021年,实物大自由高达立像将会震撼登场,这将会成为上海新的消费旅游地标,以及众多高达粉丝的圣地。在7月11日线上举行的G...
2020-07-13 -
秋刀鱼又硬又小为啥日本人那么爱它?哈尔滨网友
秋刀鱼又硬又小,为啥日本人那么爱它?了解原因:只怪我知识浅薄。秋刀鱼是日本的一种名菜,日本人最喜欢这种肉食。比起鱼子酱,更多的日本人喜欢吃秋刀鱼,当地人把这种鱼...
2020-02-12 -
一口电饭锅就能做的六道烤箱美食,快来学习一下
对普通的家庭来说,日常的各种吃食一般用不到烤箱,所以厨房也就一直没有配备烤箱,那么在这个时候如果自己想吃一些好吃的美食的话,除了去外面店买之外也没有其他得更好的...
2020-02-12 -
不要再买枣糕了,教你在家自己做,香甜可口,比
枣糕可以说是一种从小吃到大的甜食,从小就喜欢枣糕的味道,每次去超市或者蛋糕店的时候总是要买上几块吃。味道特别丰富,红枣的味道充斥在其中,香甜可口,特别诱人。现在...
2020-02-12 -
世界十大冰激凌排行榜 世界顶级冰激凌品牌
爱吃冰淇淋的你知道世界十大冰激凌排行榜是怎么样的吗?哈根达斯、COLD STONE、VIVOLI GELATO、COPPELIA、BERTHILION、Dair...
2020-02-12 -
四菜一汤,精美套餐
可乐鸡翅鸡翅中 8个可乐 半瓶葱 适量姜 2片生抽 适量料酒 适量冰糖 5粒老抽 少许盐 适量鸡精 适量1.把鸡翅洗净后背面划几刀,正面用牙签扎些小眼方便入味。...
2020-02-12 -
无法拒绝的温暖,甜蜜的中式甜品了解一下
现在的人一说到甜品,就会想到蛋糕、马卡龙、蛋挞还有各种派这样子的西式甜品,不得不说,在甜品这方面西方确实做得很好。但西式甜品的入侵,也导致了许多人对于我们传统的...
2020-02-12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