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聊斋志异》是中国古典文学长河中唯一存世的作者手稿,其笔端流转的不仅是狐鬼奇魅的异闻传说,更承载着一个时代文人的精神气象与笔墨心迹。如何让这份历经三百年沧桑的墨宝走出深阁,在数字时代重焕生机?
方正字库携手辽宁省图书馆,依托人工智能技术,以《聊斋志异》手稿为蓝本,将蒲松龄清劲秀雅的墨迹,转化为屏幕上流转生辉的数字符号——方正辽图蒲松龄行书。
一、珍本溯源:历劫尘而不损,归宝库以永藏
《聊斋志异》手稿传承过程曲折。清咸丰年间,蒲氏后人携稿迁至沈阳,半部被借未还,此后散佚。剩余部分历经战乱与征索,屡免于难,最终由蒲氏后人捐献给国家,现藏于辽宁省图书馆。
二、古墨新辉:承续蒲氏书风,活化中华文脉
蒲氏书法清劲灵动、结构疏朗,兼具法度与性情,不同于程式化的馆阁体,是研究清初文人书写风格的珍贵实物。将其开发为字库,旨在保护并弘扬这份独特的书法遗产,使“蒲氏书法”从深藏库房的珍稀文献,转化为可供大众欣赏、临摹乃至使用的艺术资源,填补了汉字字库在这一历史风格领域的空白。
手稿篇幅浩大,书写时间跨度较长,墨色、笔意不尽一致,字样风格也十分多样,甚至不排除个别篇章存在他人代笔的情况。字体设计需在保持原作风骨与适应现代应用之间取得平衡,以实现从“手稿墨迹”到“数字活字”的顺利转化。
三、观·笔墨专研:精萃手稿取神韵
方正字库设计团队对《聊斋志异》手稿开展系统性专研,通过对二十余万字迹的梳理分析,提取蒲松龄在撰写《聊斋志异》时的笔法特征与字形间架特征,实现了从手稿原迹到数字化字库的系统性转化,让原韵新生。
蒲松龄在撰写《聊斋志异》时历经时间较久,笔形自由,各不相同。
《聊斋志异》手稿在虚实相生间,整体气韵连贯,富有古拙之趣。将《聊斋志异》手稿中“宽距”白由”、“疏朗”、““紧凑”等不同书写状态归纳为统一而有机的字体家族基调,从而打造舒展、从容的字库。
四、铸·笔形传承:匠心描摹造新生
方正辽图蒲松龄行书在保持《聊斋志异》手稿笔墨韵味的基础上,遵循手稿风貌,汲取手稿中笔画特点,兼顾现代字库设计标准的笔形与结构规范,融古于今。
方正字库在整个创作过程中,始终在原作与现代字体要求之间寻找和谐平衡点,无论是归纳笔画亦或是字面重构,规避美术字式的千篇一律,保留了蒲松龄在《聊斋志异》手稿中笔画变异和间架变化但弱化了过于特异之处,让字体既不失手写体的温度,又有现代排版的整洁。
五、琢·手稿优化:孤字精雕存气韵
方正字库设计团队拿到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》手稿复刻版后便进入逐字分析,对手稿进行描摹,通过逐字描摹更能避免字库机械化,捕捉手稿中笔顺之间的呼吸感。保持笔画自然变化的前提下,通过细微的调整,让手稿神韵在数字世界中得以延续,
《聊斋志异》手稿中大小不一的字迹是蒲松龄不同时期情感的流露,方正字库设计师考量到数字化排版中的适配性,像耐心的裁缝,为每个字找到公适的尺度,既不让大字夺目,也不让小字隐没,最终使“方正辽图蒲松龄行书”的排版效果和谐一致。
作为“艺术+科技”融合创新的典范之作,力正辽图蒲松龄行书于近期亮相第十三届朝阳国际人才创业大会(ITEC2025)AI艺术展,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技术成就,受到与会专家与观众的厂泛瞩目。
推荐阅读:
-
山药可以这样吃,口感嫩滑,营养美味,简单方便
关于山药的吃法也有很多,常见的山药粥,炖山药以及山药片等等,小编也非常喜欢吃山药,煮的炖的都喜欢,但是小编今天是把山药做成甜品-蔓越莓山药糕。这道甜品的做法简单...
2020-02-12 -
女生都爱的养颜小吃!比敷面膜还管用,5块钱能
梁实秋写《雅舍谈吃》时,其实并非他吃得最尽心的时候。那会儿他年岁已高,并且得了糖尿病,嘴巴没了自由,才想起说:以笔谈“吃”。全书中印象最深的一篇,是他写馋:“校...
2020-02-12 -
养生小甜品,超好吃的桂花酒酿丸子,齿颊留香
手脚冰凉的小仙女们看过来,今天给大家做超好吃的桂花酒酿丸子,大姨妈时来一碗,还可以缓解痛经,吃完整个人都是暖暖哒~也是一道适合冬天的甜品,来一碗也是暖暖哒~先给...
2020-02-12 -
土豆这么做,一盘都不够!没有可乐的可乐饼一口
传统的可乐饼是油炸而成的,虽然美味,但是热量却不低。所以感谢人类发明了烤箱,今天我们来做烤箱版的可乐饼吧。不用油炸,热量更低,减脂的小仙女也可以大口大口的吃。对...
2020-02-12 -
迪拜土豪口中的美食,在国内却没什么市场,这是
说到迪拜,所有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联想到一些词:“豪华”、“土豪”、“X星级酒店”。的确,作为一座中东城市,迪拜的景观和市容在所有的中东国家中是可以排得比较靠前的,...
2020-02-12 -
晒晒我家7天的晚餐,有肉有菜又省钱,朋友:每
晒晒我家7天的晚餐,有肉有菜又省钱,朋友:每月3000元都拿不下。我和老公的工作都是朝九晚五,早出晚归,午餐大多数是在单位食堂解决,而晚餐,无论下班有多晚,都会...
2020-02-12